万亿盛宴开启!具身智能狂飙突进,工厂“蜂巢工位”或率先被机器人取代!
在资本狂热与行业冷思的交锋中,具身智能领域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。华映资本董事刘天杰在2025华映资本年度大会上直言:“长期来看,具身智能根本不存在泡沫,我们瞄准的是万亿级市场!未来2到3年,3到5家行业公司就将登陆资本市场!”
泡沫之争:万亿赛道初期的必然代价
面对“具身智能泡沫论”甚嚣尘上,刘天杰的回应掷地有声:泡沫本身不是洪水猛兽,关键在于行业是否拥有坚实价值内核。
“回想电动汽车、新能源的崛起初期,哪个赛道没有冒出过百亿市值的公司?在一个万亿级市场的孕育阶段,这再正常不过!”刘天杰以史为鉴,强调具身智能正处于相似的爆发前夜。
但资本狂热下,华映却异常清醒——其投资核心逻辑在于“生存韧性”:即使两年内拿不到新融资,企业也必须具备自我造血能力,在寒冬中活下去。
工业场景破局:“蜂巢工位”首当其冲
当业内还在争论人形机器人是否华而不实时,刘天杰的目光已锁定最实际的战场——工业场景。
“工厂里的‘蜂巢工位’即将迎来巨变!”他预见,在固定工序、单一操作的岗位上,机器人替代已近在眼前。这类工位在制造业中数量庞大,尤以小家电领域最为密集。
想象一下:在轰鸣的工厂中,工人重复着千篇一律的动作。而在不久的将来,机器人将无缝接管这些岗位。它们不需要像人类一样灵活应变,只需精准完成单一任务——这正是当前技术最擅长的领域。
形态之争:人形终局还是多型并存?
关于机器人形态的争论,刘天杰展现出惊人的包容性:投资组合中轮式、四足、人形并存。但他坚定判断:“长远来看,人形机器人必将成为主流!”
“我们生活的世界本就是为‘人形’设计的。从门把手高度到工具尺寸,人类形态经过百万年进化检验。”刘天杰引用马斯克的观点佐证——人形机器人能最快学习人类行为数据。
但现实策略是“一脑多型”:巡检场景中四足机器人更稳定,操作场景中人形双足更高效。技术路线之争,最终将由应用场景一锤定音。
上市潮将至:产业与资本的双重推力
随着多家机器人公司启动IPO进程,具身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挺进资本市场。刘天杰预测:“未来2-3年,3到5家具身智能公司将成功上市!”
这背后是双重引擎驱动:国家战略层面将具身智能视为大国博弈新高地;产业层面已有企业在特定场景实现规模化落地与盈利。
“泡沫终会消散,但扎根真实需求的创新永不退潮。”刘天杰强调。当资本回归理性,那些真正解决工业痛点、在“蜂巢工位”中创造价值的企业,将成为穿越周期的赢家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鱼文智库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